第653章
书迷正在阅读:水银之血、这个网游策划果然有问题、您完全不按套路制卡是吗、全球航海:我的概率百分百、消逝的魔环、星环使命、当无限降临、全球废土:我开箱出了顶级避难所、御兽:宠兽只是给我凑羁绊的、没有魂技的我,砍翻斗罗
“夏周国祚千百年,岂能以文质之道统括之?” “盖因文质二道,需时移政迁,根据世风改易之。” 看完王成伟的卷子,颜真卿吃了一惊。 这文章是从根本上否定了礼记对夏周的论述,即“虞夏之质,殷周之文,至矣。” 唐代儒生对于经典的态度,也是颇为实用主义。 圣贤说的对的,自然拿起来就用。 圣贤说的不对胃口的,就弃之不用。 经过南北朝的乱世,现在的儒家是非常务实的,毕竟不务实的儒生,早就被北朝的皇帝,南朝的武将杀光了。 颜真卿不是惊讶于王成伟否定经学,而是他的论点。 王成伟在接下来的文章总结,上皇执政初期,重视文治,却不注重教导百姓,导致天下沉浸在享乐奢靡之风中。 后期又追求霸业功绩,却不知道与民生息,南征北战又让边镇军官士兵过于追求军功,盲目的挑起战争,破坏了国家的有序发展,地方藩镇坐大。 王成伟认为这都是上皇没能平衡好文和质的关系,没有及时变法革新的原因。 所以王成伟的观点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,“变法永远都在路上”,朝廷需要根据世风的变化,不断的调整朝廷中的文和质的变化,这样才能让天下人人都成为君子,才能天下长治久安。 而下一句话更让颜真卿惊讶,王成伟认为,至德两年,陛下登基都是在收拾烂摊子,收复两京说明这一阶段的工作已经结束了,朝廷也要从平叛过度到恢复天下元气的日常工作中。 所以王成伟请求皇帝改元! 第四百五十章 关键 颜真卿震撼的看着王成伟,没想到这个陇右的士子,竟然能够如此敏锐的把握住了皇帝心中最需要的东西。 万民的肯定。 当朝皇帝做了几十年的太子,在上皇朝廷中不断的被打压,甚至上皇都不允许他居住在东宫,还剥夺了东宫的兵权。 父子猜忌到这个地步,而上皇这个强势的皇帝,需要的只是一个懦弱的太子。 在一个缺乏父母亲情,强势的父亲不断的打压下成长起来的太子。 李亨是一个隐忍的皇帝,也是一个渴望被肯定的皇帝。 如今的李亨已经是皇帝了,他不再需要已经退位的上皇的肯定,他需要的是天下万民的诚心肯定。 李亨这个皇帝要比上皇要强! 而这篇文章,就是李亨最需要的。 “变法永远在路上”,文章提出了朝廷需要不断变革,适应天下的变化。 颜真卿暗暗点头,这句话确实说的没错。 在朝廷穷兵黩武的时候,需要用文治拉一把,缓和一下好战的气氛。 在朝廷崇尚奢华的时候,需要用军功和胜利拉一把,重新恢复尚武的传统。 这虽然和圣人“文质而再复”的说法不同,但是更符合如今的实际情况。 而王成伟提出的最重要的一个建议,那就是改元。 至德元载和天宝十五载是同一年,这也是皇帝心中不舒服的地方。 至德年,就是一个过度,这是上皇和当今皇帝交接的时候。 而改元就代表了一种破立,表示了新皇帝已经彻底脱离了上皇的影响,走上了自己的纪元。 这也和“文质再而复”呼应,提出了王成伟的政治主张,通过这一次改元来昭告天下,新纪元将会不断的变法调整朝堂,达到文质彬彬的君子境界。 颜真卿叹了一口气,王成伟的这篇文章可以说是气势雄浑的大论,可是说的都是正确的废话。 谁不知道朝廷需要不断的调整政策啊,可是就算是朝堂上的统治者知道,想要改变政策又是多么困难的事情。 只不过王成伟将圣人文质再复的近乎于玄学和谶纬学的理论,改成了更容易实践的政治理论。 后生可畏啊,王成伟这个年轻人,能够有这样的学识,能够一眼看出皇帝需要的策论,果然不愧是陇右十七子之首! 王成伟打了草稿之后,很快就修改了完毕,然后小心翼翼的誊抄在卷子上。 等你到下午三点左右,王成伟最后检查了一遍错别字后,他喊来了监考的官吏,交上了自己的考卷。 王成伟的考卷被押印签字,封进了特制的木头匣子中,他的考卷将会最先被考官评定。 考试完毕,王成伟收拾笔墨纸砚离开了考场,这时候顾况和韦应物也完成了答卷,三人刚出贡院就撞上了。 “顾兄,韦郎。”王成伟打招呼道。 韦应物也是一个风流人物,自从上一次公主府赋诗之后,韦应物就结识了王成伟。 一方面是韦应物放低姿态,一方面王成伟主动结交,两人成了不错的朋友。 不过顾况是个书痴加宅男,他平日里不怎么出来应酬,所以和王成伟不怎么熟悉。 虽然都是对自己的考试有充分的信心,但是考试结果出来之前,心中还是忐忑的。 韦应物拱手和王成伟打招呼,看到两人后王成伟说道:“陇右会馆已经备下了酒席,两位要不要一同去?” 韦应物有些意动,顾况却面露难色。 不过韦应物还是拉着好友说道:“陇右会馆的酒宴,是为王兄准备的吧,我们不是陇右人,去了会不会不太好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