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7页
直到你捏起一颗,尝着已经没有涩味了,那就可以捞出果仁,晾晒干。最后,研磨成细粉,烘干后过滤,你就能得到跟面粉一样的橡子粉了。 这番大工程,多亏了程年做得石臼,她也借力把所有橡果处理完了,分批装进竹筒里了。 20多公斤橡果去壳磨粉,能做出十公斤左右的橡子面,这个就是他们过冬的主食之一了。 把黄色的橡子粉倒入木盆,加冷水搅匀,搅成米浆状。 点火烧柴,往铁锅里倒入橡子粉浆,防止它粘锅,要不停地用木勺快速搅拌,等搅成半透明的微褐色固体状后,再倒回刚刚的木盆里,放凉冷却成固体,用刀划成小块。 挖出一大碗后,剩余的放凉水就能继续保存。 q弹的橡子豆腐很像魔芋豆腐,她拿出晒干的肥鸟肉,剥离外皮,放到铁锅里,等皮炸得滋滋冒出油时,丢入一把干辣椒和带着叶子的青花椒,锅里瞬间迸发出强烈的椒香味。 把切好的肉条放进去干炒会,加水,倒入细腻嫩滑的橡子豆腐,焖上几分钟。 趁着时间,她又摊了四块橡子饼,面团捏成饼状,放在岩石上烘烤微硬后,往表皮刷上一层昨天剩下的拓果桂花酱,没多久,焦香焦香的橡子饼出炉。 人不能离开土窑,原初贝索性搬了个木桩摆到土窑旁边,然后把热气腾腾的肉焖橡子豆腐和饼端过来。 程年早就饿得肚子咕咕叫,等原初贝开吃后,他也连忙拿起一张橡子饼。 这个新奇的玩意,他是第一次吃,吃下后惊叹不止,“这个还挺好吃的,真的跟面粉好像啊。” 夹起豆腐,放凉后,送入口腔,嫩滑的豆腐直接顺着食道滑到胃里。 虽然没有佐料,但火热的辣椒配上霸道的花椒,香味已经被完全激发出来了。 一口吃下去,口腔里又麻又辣,爽的不行。 程年大口大口的呼气,用手拼命扇着发红的嘴唇,辣的眼泪都跑出来了,但手里的筷子不见停,边吃边扇“好辣,好好吃。” 真是.....越菜越爱吃。 原初贝见他这般窘样,被逗得哈哈大笑,忙递过蜂蜜水,“你慢点儿吃。” 程年喝了一大口,满足地长叹一声,“啊,这段时间真的长了好多见识啊,吃了不少新鲜玩意。” 二人就着蜂蜜茶,吃光了碗里所有的饼和豆腐。 原初贝洗完碗,接过程年看火的工作。 昨天地基上的土壤还没翻完,程年拿着木铲继续修整土地,偶尔抽空与原初贝闲聊。 在原初贝强烈地表达盐需求后,他忙答应等这几天有空了就找动物痕迹,挖几个深窖陷阱,一定给她活捉到那个像鹿又像绵羊的动物。 连着一周,他们没日没夜地守在土窑前,连睡觉都是轮流交替。 原初贝偶尔抽空去山里收集食物,程年也偶尔抽空去挖深窖陷阱。 已是深秋,像那种食草动物,就开始去山林的向阳处、杂树、杂草的地方活动。 按这个思路,他在几处向阳的杂树林里,找到了动物粪便。 有的已经变得坚硬发暗,这是遗留很久的意思,还有些外皮泛着油亮光泽,这说明他们近期刚来这里活动。 他在杂树中间向下挖深坑,挖到约3公尺深时,在坑底覆盖上一层枯叶,还撒了些它们爱吃果实。 他担心最近太忙不能及时过来查看,万一有动物掉进去了,可不能被活活饿死。 最后,在窖口搭上杂树枝,覆上枯叶,上面留下果实诱饵。 这样的深窖陷阱,他一共挖了四个,分布在山林各处。 而土窑这边,在第二天就看到,炉膛里的石灰石开始有发白的迹象,他们大着胆子,往里面添了些柴火,散出的灰色烟雾渐渐变成了弄黑色,石灰石受热分散开了。 第三天,他们决定再加一把火候。 往炉膛里开始又添了些木柴,火焰达到了无杂色,仅有青色火焰的程度,这就是传说中的“炉火纯青”,也表面温度已经达到1200度了。 接着劈柴、加柴,到第四天时,他们用黏土做了个盖子,封口压火。 大火熊熊燃烧,每一次开盖添柴时,他们都得快速地把木柴丢进去,因为只要稍微晚一步,脸颊、小臂上的毛发,就会被火烧化。 第五天下午,之前排出的滚滚黑烟,开始慢慢变成灰色,慢慢变得发白,后面几乎变成澄清无色,炉膛里橙红色的火色明亮刺眼。 这时就不需要再继续加柴了,他们用黏土盖住烟囱口,把石灰石完全焖在里面。 直到这时,他们终于能松口气了,也能好好休息一下了。 他们的脸被烤得发干发紧,嘴唇上也起皮了,整个人像干枯的果子。 第七天,他们拿着木棍,蹲在土窑前,今天要开盖验成果了。 你看我,我看你,眼里都写满了紧张。 土窑外面已经冷却了,最后还是程年鼓足勇气,抬起木棍子,往盖口用力地砸了几下。土盖子瞬间碎成小土块,哗啦啦地掉在地上,一缕光亮照入。 原初贝紧张得不行,捂着眼睛不敢看,直到耳边响起程年的呵呵笑声,她放下手看去—— 零零散散的岩石堆在一起,上面盖着黢黑的木炭灰尘,边边角角能看到一些洁白的石灰色。 --